在浙江省,就有一座“江南長城”,藏于一千年古城之中,景色不輸北京的八達嶺長城,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,而這座城市,叫做臨海,它是一座被臺州代管著的縣城。
臺州臨海市
臺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,它是浙江省的地級市,也是一座穿水而過的江南水鄉(xiāng)。別看它似乎名氣不及同為水鄉(xiāng)的蘇州、杭州,但其實在民間它也是一個景色優(yōu)美,不輸蘇杭的地方。
臺州的名字也讓很多人疑惑,因為如果你念“tái”州,人家可能搞不清你在說哪個地方,因為正確的讀法應該是“tāi”州。同樣,讓臺州得名的天臺山,也是這個讀法。
而臨海市則是臺州市下轄的一座縣級市,所以在地址上也會出現(xiàn)“臺州市臨海市”這種寫法。臨海市的歷史比臺州要悠久得多,這里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(jīng)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跡,在歷史上,臨海市也曾被稱作“臺州”。
歷史上由戚繼光領導的,有名的“臺州大捷”,就是發(fā)生在這里。不過如今因為被劃分成了縣級市,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誤會,事實上,曾經(jīng)的“臺州”與現(xiàn)在的“臺州”并不是一個地方。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么復雜的歷史淵源,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的城市等級的變化,撤縣立市;撤區(qū)立縣等等狀況層出不窮,自然就會讓很多人感到困惑。
臨海市擁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,歷來有著“文化之邦”的美譽;不僅如此,它還是我國獲得了國內(nèi)“最佳宜居城市”名頭的縣級市,足以看出其不僅自然條件好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,而且在城市建設方面也頗具典范。
江南長城
江南長城,又被稱作“臺州府長城”,全長六千多米,始建于東晉時期,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不斷增補過程中逐漸有了現(xiàn)在的長度,在北宋期間,城墻曾被洪水沖垮過,修復后就給城墻增加了具有防御洪水的能力;明朝年間為了抵御倭寇,又對城墻進行了強化,使其擁有了抗洪和御敵兩項功能。
后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,為了開辟道路,大約有1800米的城墻遭到了拆除,所以目前保存完整的只有5000余米了。
江南長城的入口處毗鄰東湖,那里有一座牌坊,上書“雄鎮(zhèn)東南”;排放后面就是一條長長的臺階,走到臺階的盡頭,就是攬勝門。臺階共有198級,看著挺長的,不過每一小段上都設有平臺,不著急上去的可以走走停停,這樣既能保持體力,也不會覺得太累。
攬勝門位于江南長城的東邊,是眾多城門中最“東”的那一個,站在城門樓上就可以將整個臨海城的景象收入眼底。
不同于北京八達嶺長城四周空曠的景象,江南長城旁到處是綠樹成蔭,掩映在叢林之間的長城也顯得越發(fā)秀麗。江南長城上的景色并不輸于八達嶺長城,事實上,八達嶺長城修建時的藍本就是江南長城;當年戚繼光主修的明長城也是以江南長城為母本的,足以見得其歷史地位之高。
如今江南長城雖然也是臨海市一處熱門旅游景點,但人氣始終比不過八達嶺長城,這也是情有可原的,畢竟北京的名氣與八達嶺長城相輔相成,有著互相促進的作用;相比之下臨海市的名氣就要小得多了,對江南長城名氣的推廣沒有太多的推動作用。
相比起八達嶺長城,其實游玩江南長城整體上會更輕松一些,因為它的坡度并不太陡,途中大多是平地,不用一直上臺階,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損耗更多的體力。
在周末和節(jié)假日的時候也有不少人來到江南長城,因為這里不會出現(xiàn)人山人海的情況,對于那些既想爬長城,又不想人擠人的游客來說,是個很好的選擇。
更何況江南長城四周古木參天,綠樹成蔭,空氣十分清新,加上臨海市本身氣候溫和,非常適合那些休閑旅游的人攀爬。
結語
可能是因為名氣有限,江南長城一直沒評上5A級景區(qū),目前只是4A,但它的景色一點不輸很多5A級。如果你既想攀爬長城,想看到美麗的景色,但又不想太累,那么江南長城就是你最好的選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