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”,這句話用在德云社和老郭身上一點也不為過
老郭努力了10年,從最底層往上爬,直到2005年德云社才站穩(wěn)腳跟,后來又先后捧紅了徒弟曹金、岳云鵬、郭麒麟、張云雷、甚至是不會說相聲只會蹦迪的老秦,老郭都能給捧紅了。
前幾年德云社可謂是占據(jù)了喜劇屆的半壁江山,內(nèi)地無人能與之抗衡,只要是知名的喜劇節(jié)目,必先要過老郭的眼,總策劃您來不來?主持人您來不來?評委您來不來?需不需要收徒弟?您徒弟能上嗎?上幾個?
單是《歡樂喜劇人》老郭就主持了六季,德云社知名的弟子基本上都去溜達了一圈。這影響力連遼寧民間藝術團也望塵莫及。
可是前一陣子老郭接受采訪,忽然說有人要給他20個億,他還不要,這是怎么回事呢?
原來在2005年,德云社剛剛異軍突起時,有人曾說要幫老郭操作把德云社弄上市,上市以后最起碼價值20個億,卻被老郭一口回絕了。
老郭給出的理由是,你給我20個億,我不知道怎么花呀,我不抽煙不喝酒,最多就是多買幾件“蟒”,而且你再給我弄一萬多號人來管著,我不舒服啊。
但是剛說完不缺錢,扭頭老郭就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。
10月28日,老郭去代言火腿腸去了,簽約“雙匯熟食”,代言費兩年高達1000萬。
看老郭在臺上賣力介紹的樣子,這可不像是不缺錢的樣子啊。
其實德云社自從疫情開始后,日子就很不好過了,從2020年開始不斷暫停演出,如今小劇場基本上算是停演了,除了正常的哈爾濱、長春、南京三個小劇場之外,其余的小劇場全部停演。
這么大的團體停演的代價有多大呢?有人幫老郭算了一筆賬:按照400個演員算,平均月工資2萬的話,一個月就得支出800萬,房租一個場地一月40萬,九個場地就得360萬,合計一個月支出1200萬,演出停了這錢還得照樣給啊,代言兩年火腿腸還不夠一個月的費用,如果停上個一年,就是一億五千萬的支出!這老郭得代言多少火腿腸啊?
而這么難的時候,老郭的那幫“高徒”卻都沒了音信,也不見了蹤影。
其實德云社的“內(nèi)斗”和“黑幕”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,這樣表面上的“和諧”也快要塌房了。
管理混亂導致“角兒”頻頻塌房
一直以來,老郭最為主流相聲界詬病的就是他作品的“低俗”,打著“傳統(tǒng)文化”的幌子,實際上一直在打擦邊球,“屎尿屁”頻出。
比如“一見不日,如隔三秋”,比如“于謙喝奶喝到昨天”,“打屎棍”等這些,在傳統(tǒng)相聲里是絕對沒有的,老郭把網(wǎng)上的段子拿來進行加工,再蓋上傳統(tǒng)相聲的蓋頭,合成了一段段劣質(zhì)低俗但是卻廣為流傳的相聲作品。
他的相聲在本質(zhì)上和“二人轉(zhuǎn)”很像,都是把老作品或故事拿來進行現(xiàn)代化的改編,讓人聽了覺得有點新意,出其不意,但是都難登大雅之臺。
所以喜歡的人非常喜歡,覺得聽起來輕松搞笑很放松,討厭的人會非常厭惡,小白就曾經(jīng)聽過老郭一段相聲,惡心的一天都沒吃下去飯。
那是老郭講于謙和小伙伴小時候拿鞭炮炸廁所的故事,太惡心了。
但是老郭厲害就厲害在他非常會把握分寸,這個梗說出來到什么程度,觀眾能笑但是又不會很下流,還不能扭曲三觀,這是一門技術,沒有幾十年在臺上的功底,是磨不出來的。
但只可惜老郭的徒弟們只學會了皮毛,卻沒有他這么高深的造詣,人太多老郭無法親自管理,又加上劇場演出太多,“角兒”們太想紅,狂踩紅線,導致“塌房”事故頻出。
2019年5月,張云雷最火的時候,爆發(fā)了調(diào)侃“地震”事件,堪稱德云社最大的危機。
事發(fā)后,張云雷在社交平臺做了深刻的反省,但是卻掩蓋不住他沒文化,沒分寸的事實。作為公眾人物,拿國難開玩笑,真的是毫無底線。
這事出來以后,張云雷就以身體原因為由,很少出現(xiàn)在公眾面前。
這件事體現(xiàn)出了德云社內(nèi)部的“大問題”,管理太松散、混亂、急于變現(xiàn),尤其是對一些比較紅的演員,幾乎不管控他們的言行。
老郭總覺得現(xiàn)在都在“流量化”了,只要有粉絲支持就行,所以在張云雷的相聲功底并不扎實的情況下,就給他開專場攬錢,所謂能力達不到,捧得越高摔的越重,張云雷這一下,摔的比全身粉碎還要慘。
眼看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,岳云鵬之后后繼無人,張云雷又“粉碎”了,老郭迫不得已,開始自制綜藝《德云斗笑社》,直接把有點名氣的徒弟全都拉上去,能紅哪個是哪個。
但是折騰了兩季,本來紅的還是紅,其他的就再也捧不出來了,反而因為頻頻安排他們上綜藝,拍視頻吸粉,有些人越來越膨脹,比如孟鶴堂,業(yè)務水平直線下降,秦霄賢和張九齡,本來基本功就差,天天蹦迪機場走秀,嘩眾取寵,已然覺得自己是個明星了。
節(jié)目里看得出來老郭是借著節(jié)目效果說真心話,德云社本來就是靠相聲吃飯的,觀眾和粉絲之所以沖著你來,就是因為你的相聲,并不是喜歡你的外形或者是歌藝舞藝,如果把老本行都丟掉了,不久觀眾就會厭煩,哪怕你有再高的天賦,一年演一回一點用都沒有。
老郭心里明白但是也無可奈何,岳云鵬已經(jīng)推到頂了,自身素質(zhì)決定了他只能走這么高,以后事業(yè)只會越來越差,郭麒麟對相聲不感興趣,早就脫離德云社了,他自己年紀大了演不動了,要養(yǎng)著這么多還沒紅起來的人,就得靠徒弟們出來博眼球、走流量,走著走著就飄了,想管也管不了了。
德云社的“內(nèi)斗”
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斗,德云社也不例外,尤其是這是老郭的家族生意,股份99%都在他媳婦王惠手里,還有1%在小舅子手里,像欒云平這樣的高管也是一點股份都沒有。
早年間老郭收徒就是沿用了落后的師徒制,徒弟都要先打掃喂狗才能學到技藝,而且還是“三年學徒兩年效力”,也就是給師父交3年學費,學成以后上臺演出還要給師父白干兩年。
這事放現(xiàn)在肯定是行不通的,所以曹金才“背叛師門”,曹金走后老郭改了一些陳舊的制度,收徒不收費了,但是公司化運營以后,所有人必須跟公司簽合同,而且一簽就是好多年。
這走的就是娛樂公司那套,說白了德云社現(xiàn)在就是家娛樂公司,大量招人進來,捧紅一個就賺回來了。
說句難聽的話,就是錢全讓老郭賺去了,別人誰也拿不走,長期這樣下來,稍微紅一點的心里肯定會有異心。
別看表面上德云社一片和諧,其實內(nèi)地里權利爭斗,眼紅資源的事少不了,絕對不像臺上一樣一片和樂。
徒弟之間的等級劃分得很清楚,表面上鶴九霄見了云字輩的都得客客氣氣,但是有后輩比較紅的也是會瞧不上師哥。搭檔之間也不像臺上看到的那么親熱,只是在炒Cp而已,私下里大家就是客氣的同事關系,有些人在臺上還會偷偷給自己加戲也是有的。
在《歡樂喜劇人》的舞臺上,郭麒麟和岳云鵬表演的搶“德云一哥”那段,也并不全是編的,在綱絲節(jié)時高峰說岳云鵬的相聲“只能聽一遍,以后再聽就覺得不可樂了”,也并不只是在甩梗。
相聲功底強的,只因為風格陳舊多年得不到力捧,心里也是有怨氣的,就像欒云平在節(jié)目里被老郭問拿過什么獎項時,他無奈地說,我的獎項基本上都讓給別人得了,可見老郭給了他個副總的職位他并不滿足,畢竟那點工資和大紅大紫賺到的錢比起來就是芝麻對西瓜。
有點名氣的,自己賺得大頭都被老郭拿走了,心里也是不好受的。
現(xiàn)在是有老郭這個大家長在頂著,只要核心人物一倒,又沒有更有威望的人來主持大局,必然是要大亂的。
所以有時候看德云社的相聲里,打架的場景,莫名的真實,比老戲骨們演得還好,想來仇恨已經(jīng)積壓了很久了吧。
人為利來,為利散,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
有人說德云社必然會走向衰敗,就如同遼寧民間藝術團一樣,都是吃了沒文化的虧,也許能火一時,但是最終都會因為沒文化而落寞,這話老郭也是一直在說,但這就是相聲界的現(xiàn)狀,上過高中的都很少,自己的兒子也連初中都沒讀完。
但德云社的衰敗,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:
當年德云社還沒有這么賺錢,人也沒有這么多的時候,也有過一次危機,曹金背叛師門,德云社風雨飄搖,但那時候因為師徒齊心,大家一起挺了過來,徒弟們堅定地支持老郭,還有人說要把房子賣了養(yǎng)師父,陶陽也在舞臺上說堅決不退出。
孔云龍出了幾次車禍,老郭和師娘是如果他好不了說不了相聲了,就教他拉三弦,反正能讓他上臺。
張云雷受傷的時候,老郭也在醫(yī)院陪著,給他吃定心丸,如果他好不了了,就教他說評書,坐著也讓你上臺。
德云社的師兄弟也都去看他,還有人總在臺上提他,讓觀眾別忘了他,那時候的德云社真的是勁往一處使得一家人,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德云社的現(xiàn)在。
現(xiàn)在德云社又一次走在了風雨的邊緣,可嘆的是這次有400多人,卻再也沒有人傾其所有幫老郭渡過難關了。
凡人總逃不過一個“利”字,當年大家都賺得不多的時候,還能一條心,可是當貧富差距變大的時候,有些人就會心里不平衡了。
紅的人一年賺幾千萬,各種好的資源,不紅的人兢兢業(yè)業(yè)在德云社演出了10年,1年卻只能拿幾十萬,還不被重視,任誰的心里都過不去這道坎。
不知道老郭現(xiàn)在想起來曾經(jīng)要給他20個億上市的那個人,有沒有后悔過,如果當時答應了,現(xiàn)在可能就會是不同的結(jié)局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