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《詩刊》社消息,中國著名詩人、詩歌評論家、學者,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鄭敏因病于2022年1月3日7時在北京逝世,享年102歲。
鄭敏,1920年7月18日生,福建閩侯人。1939年考入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哲學系,1943年畢業(yè)。在西南聯(lián)大就讀期間開始詩歌創(chuàng)作,1943年開始陸續(xù)發(fā)表詩歌作品,得到當時詩歌評論界的高度肯定。1949年4月,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《詩集(1942-1947)》,確立了她在中國新詩史上的重要地位。1948年,赴美國布朗大學就讀,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。1955年,回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(前身為中國科學院)工作,從事英國文學研究。1960年調(diào)入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任教。
據(jù)悉,鄭敏畢生致力于中國新詩的創(chuàng)作、中西方詩歌研究、當代西方哲學思想研究、詩歌翻譯和教育教學事業(yè)。從上世紀40年代至21世紀,她的創(chuàng)作經(jīng)歷了80年的風雨歷程,創(chuàng)作活力長盛不衰。1979年改革開放之后,鄭敏的詩歌創(chuàng)作煥發(fā)出新的生命光彩,先后出版了詩集《尋覓集》(1986,獲中國作家協(xié)會第三屆全國優(yōu)秀新詩獎)、《心象》(1991)、《早晨 我在雨里采花》(1991)、《鄭敏詩集(1979-1999)》(2000)等詩歌作品,翻譯出版了《美國當代詩選》(1987)。鄭敏先生一生抒寫了大量的詩歌作品,尤其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,作為“九葉派”的重要詩人,她的作品對中國新詩的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2006年鄭敏獲得中央電視臺新年詩歌會授予的“年度詩人獎”,2017年獲第六屆中坤國際詩歌獎詩歌創(chuàng)作獎。
同時,鄭敏在中西詩歌評論、詩歌美學思想、解構(gòu)主義哲學思想、漢語、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,成果卓著,影響深遠。她這方面出版的學術(shù)著作有《英美詩歌戲劇研究》(1983)、《結(jié)構(gòu)-解構(gòu)視角:語言·文化·評論》(1998)、《詩歌與哲學是近鄰——結(jié)構(gòu)-解構(gòu)詩論》(1999)、《思維·文化·詩學》(2004)等。2012年出版了六卷本的《鄭敏文集》。
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在訃告中寫道,鄭敏先生的詩歌追求感性和理性、“詩”與“思”的高度統(tǒng)一,將她對人性的關懷,生命的感悟融匯于詩性的哲學思考之中,她的詩與時代的風云變幻、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息息相通。在詩歌創(chuàng)作的美學方面,她的詩注重對內(nèi)心的探索,表現(xiàn)出靈魂的吐露,辯證的思維,清麗而繁復的意象,為當代詩歌帶來了重大突破。她對西方當代哲學思想的探索,對新詩和漢語的思考,對人類命運的關懷,對科學與人文教育等問題的關切,都表現(xiàn)出一個中國詩人和知識分子探求真理的勇氣、擔當和高尚情操。
鄭敏在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(后改為外國語言文學學院)任教期間先后開設過多門英語基礎課程。1981年,她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,教授莎士比亞戲劇、英國玄學派詩歌、浪漫主義詩歌、英美現(xiàn)當代詩歌、中國現(xiàn)當代詩歌、解構(gòu)主義文論等課程。1986年,由于鄭敏的學術(shù)成就和廣泛影響力,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獲批國內(nèi)師范類高等院校英語學科第一個博士學位點。當年,她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主要為西方論文和解構(gòu)主義哲學思想。
·鄭敏的詩·
渴望:一只雄獅
在我的身體里有一張張得大大的嘴
它像一只在吼叫的雄獅
它沖到大江的橋頭
看著橋下的湍流
那靜靜滑過橋洞的輪船
它聽見時代在吼叫
好像森林里象在吼叫
它回頭看著我
又走回我身體的籠子里
那獅子的金毛像日光
那象的吼聲像鼓鳴
開花樣的活力回到我的體內(nèi)
獅子帶我去橋頭
那里,我去赴一個約會
致詩神
猛然我聽見召喚
沒有時間尋找筆墨
來時如潮泛
去時只是默默
青山也無法挽回
秋水只自己泱泱
我用目光追隨
剎那天外的回響
太空里無時不飄游
你我難以捕捉的蹤跡
水只在流時才停留
云只在變時才有意
我聽到你的呼吸
風從林間傳來消息
